英国极速型赛车官网

《黑神话悟空》在国外火了是为国争光,而蒋雨融却成了吃相难看?_哈佛_中国_女孩
栏目分类
《黑神话悟空》在国外火了是为国争光,而蒋雨融却成了吃相难看?_哈佛_中国_女孩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3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文|时评主笔,蓝鲨

提到《黑神话:悟空》,预告片一经发布,瞬间引发全球热议,网友们纷纷点赞:“中国之光!”与此同时,25岁的中国女孩蒋雨融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,以云肩礼服首次代表华人发表演讲,也引爆了网络。

然而,一个被捧上民族自豪的巅峰,却另一个遭遇了口水战。相同的出圈,一样的国籍,皆代表了一种身份,结果为何天差地别?我们是否应该反思:究竟是谁的表现不堪入目?

一、《黑神话》收获了掌声,蒋雨融却失去了耐心?

毫无疑问,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。精美的画面、流畅的战斗、以及中国文化与美术的深度融合,让全球玩家为之惊艳。这是中国游戏产业的一次华丽表现。

但我们是否曾想过,如果悟空是个真实的人物?假如他不是在打怪升级,而是穿着民族服饰站在西方的学术殿堂上,分享关于多元发展与共情的理念,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他“吃相难看”?

展开剩余80%

会不会也有人翻出唐僧的背景和家世,质疑:“原来是个关系户,才能一路顺遂取得真经。”换句话说,蒋雨融到底犯了什么错?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勇于表达、敢于发声的中国女孩?

二、什么才叫“吃相难看”?或许是我们心胸狭窄

25岁女孩站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,这难道只是一场偶然?是靠人脉和身份光环的加持?冷静想想:

- 她在初中时期便留学,靠全奖进入英国卡迪夫中学;

- 本科在杜克大学,硕士在哈佛肯尼迪学院,期间参与实习、调研、环保活动,甚至在蒙古奔波,她不够拼搏?

- 她用中文讲述,身着民族服装,以中国学生的身份发声,这难道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?

- 当她提到人类的兴衰是共通的,你听不懂,是否因为你选择了不去倾听?

这两年,网络上伪精英们对成功者的批判层出不穷,仿佛一旦在国外求学、出现在主流话语体系,便成了特权阶层的代表,在借着“精英”的名义谋取利益。

但问题在于:谁赋予了你这种成功就必须证实自身清白的道德权威?

三、蒋雨融被批评“吃相难看”,其实是触碰了身份的红线

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流量故事:

- 苦情、逆袭、农村女孩考上清华、外卖员中状元、寒门子弟靠死读书一举成名。

但蒋雨融的故事却不在这个范畴:

- 她没有苦情设定,没有抒情长篇;她谈论的是国际发展、NGO经历、共情与合作。

更致命的是,她居然站在了哈佛的讲台上。这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心理红线:你可以成功,但绝不能高调;你可以优秀,但不能代表我们;你可以演讲,但请不要显得自信。

接着,自媒体迅速给她贴上标签:

- 她父亲是NGO高层——哦,确实有“资源”;

- 讲得太空泛——哦,明显是“给评委写的”;

- 穿民族服装——哦,纯属“给外国人表演”;

- 她提到焦虑——哦,你还焦虑什么?都哈佛毕业了。

逻辑已不再重要。关键是:你站得太高,我就要找个理由将你拉下。

四、我们为《黑神话》鼓掌,却对蒋雨融围猎,暴露的是情绪而非正义

归根结底,当今舆论生态早已不再关注你说了什么,而是看你是谁在说。

作为国产游戏《黑神话》,你就是在传播文化、彰显民族自豪感。作为中国女孩蒋雨融,你讲的就是在作秀、矫情、争取名额。

这并不是出于合理的批评,而是情绪的转移与成就的羞辱。这样的羞辱,往往不会针对那些真正高高在上的人,而是特别针对那些刚刚登上舞台的人。

她既不是部长的女儿,也不是权贵之子;她的父亲不过是环保从业者,在你看来或许拥有孟门槛,在资本社会中却根本算不了什么。

将她与有权势的家族、官二代捆绑在一起,深层次来说,只是为了偷渡一个情绪结论:我之所以不成功,绝不是因为我不努力,而是因为你走了捷径。

实际上,这并不是批判,这只是嫉妒伪装成正义的结果。

五、尾声:为年轻人留一点空间,也为我们自己保留一些尊严

《黑神话:悟空》获得了成功,我们理应为之欢呼。蒋雨融站上哈佛的讲台,为什么不也称赞一句:“你真棒!”

她不是完美的,也不是伟大的,她更没有义务去代表全中国的14亿人,但她也没有犯错。

在这个理想被嘲笑、拼搏被讽刺、表达被攻击的时代,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对一个真实的、略带棱角的年轻人给予鼓励。

停止用自媒体的消极视角去压迫一个25岁的女孩。她的中文演讲、民族服饰、国际关怀,绝不该成为你愤怒的发泄口。

我们不能一方面喊着文化输出,一边打压文化表达;不能一面为《黑神话》欢呼,另一面为蒋雨融喝倒彩。

这个世界很大,能够有一个中国女孩在台上谈论人类共情,已然是一道光亮。即便你不喜欢,也请给予她应有的尊重。

她站上去,并不可耻;而我们群起而攻,才真的体现了“吃相难看”。

发布于:山东省